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

台灣的洋服風潮

   上周6的午後天氣不錯, 就因天氣太舒爽(下午ㄟ愛睏!,為了確保聽講座時不度咕,就先到圓環買杯濃焦糖咖啡,再前往大稻埕參加印度手織布講座。循著目標迪化街一直走~~~走到嘴裡開始啐唸,干~好遠,沿途驚見許多身穿復古時裝的男女,款式大多是改良旗袍或歐美20年代的Flapper裝扮,還撞見頭戴毛氈鐘形呢帽的美女一枚(嚇我一跳,想說今天大稻埕是在拍戲嗎!!!,結果,原來是我遇到了大稻埕1920的變裝遊行。

    其實台灣的洋服風潮始於日據,而男女則各自藉由身體的不同部位開始轉換洋化,男性從剪辮子開始,女性則是由禁纏足來改變。男女洋服開始的時間點也有著些許落差,男性洋服風氣始於1910 年代,女性則於1930 年代才漸為風尚。所以在1920年代的台灣,並未與歐美同步流行Flapper裝扮,說到Flapper就會講很遠,所以還是下次再來講,回到當時的台灣女性流行服飾,主要是穿著寬袖口的短衫,下搭洋式裙子配皮鞋(見下圖右邊女子服飾,約1924年)
 
    雖說台灣在1924年的印刷刊物上,已有出現類似Flapper的服飾(見下圖日日新廣告),服飾上為H輪廓平胸裝扮,首飾配件可見長珍珠項鍊與小巧手腕包,但此風格裝扮要到30年代才在台灣蔚為風潮,伴隨著第一首台語流行歌曲跳舞時代」 的流行,1930才真的是台灣新女性與洋服的起始點。

重返日據時期觀賞《跳舞時代》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